释永信斥资3.8亿澳币在澳狂买地股票配资配资,大批富豪正在通过这种方式撤离
云乡日记
中国知名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近期深陷舆论风波,被曝曾斥资3.8亿澳币在澳大利亚打造一座集寺庙、酒店和高尔夫球场于一体的“少林村”。他甚至亲自赴澳递交巨额支票,然而该项目因资金和商业运作问题最终引发争议。
斥资3.8亿,在澳洲布局宏大“少林村”
早在2015年,释永信便通过澳大利亚少林寺基金会,在澳洲展开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商业规划。据报道,他计划投入3.8亿澳币,在新南威尔士州(New South Wales)的Comberton Grange地区,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少林村项目,包括:
一座寺庙一所功夫学院一座拥有500个床位的四星级酒店一个高尔夫球场
该项目始于2006年,据称是为了完成一位澳洲弟子的心愿。当地的Shoalhaven市议会对此表示大力支持,甚至以优惠价格出让了1248公顷的沿海土地,希望能借此项目带动当地旅游业并创造就业机会。
资金风波不断,项目透明度遭质疑
尽管市议会曾积极支持,但该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却频频遭遇资金问题。市议会曾先后收到三张总额超过520万澳币的购地支票,但第二张支票遭遇“跳票”,第三张也迟迟未能入账。这导致市议会发出了最后通牒,威胁将取消交易。
雪上加霜的是,“少林寺基金会澳洲分部”在2016年被吊销了慈善身份,这使其失去了税务优惠,引发了公众对项目透明度的严重质疑。
尽管面临诸多争议,释永信仍坚称少林寺来到澳大利亚是“命中注定”。2015年,他曾亲自前往当地递交了416万澳币的支票,完成土地收购,显示出他对这个项目的执着。
然而,其商业运作模式也引发了内部矛盾。2016年,“少林寺基金会澳洲分部”的前董事 Patrick Pang 甚至向新州法院提起诉讼,要求释永信偿还他为推动项目垫付的超过60万澳币的费用。同时,当地社区也批评该项目商业色彩过重,与佛教文化背道而驰。
全球商业化引发争议,澳洲项目成典型案例
释永信在全球范围内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并非个例。早在2011年就有外媒报道,少林寺在英国北伦敦等全球多地设立分支机构,通过会员制和课时费维持运营,引发了关于宗教商业化的讨论。然而,澳洲项目因其庞大的投资规模和综合性规划,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案例。
您认为宗教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的商业化运作模式是否合理?这种模式会给宗教文化带来积极还是消极影响?
富豪撤离指南:三步完成全球身份规划,实现财富安全与自由
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环境中,财富保值和流动性成为高净值人群关注的焦点。面对日益复杂的税务监管和信息共享,越来越多的富豪正积极寻求全球身份规划,以保障自己和易友的未来。
原因:规避全球税务审查,寻求资产庇护
随着FATCA、CRS(共同申报准则)等全球金融信息共享协议的推行,即使是合法财富也可能面临未知的审查和潜在风险。资产量庞大的个人和机构更容易成为关注对象。因此,拥有第二身份,在全球范围内为资产和身份寻找一个“避风港”,成为富豪们未雨绸缪的关键策略。
三步实现身份重置
第一步:获得居留身份
富豪们在选择居留国家时,通常会重点考量其税收政策、法制成熟度、金融体系以及移民政策。
第二步:获得公民身份
通过投资入籍是获得第二公民身份的有效途径。申请人只需完成相应投资即可,无需长期等待。
第三步:制定长期策略
相比被动等待,通过合法手段主动规划和选择身份,可以有效避免未来可能遭受的损失。无论是海外居留权还是公民身份,都是一项着眼于全球的长期布局。它不仅是个人的远见,更是对家庭后代的托举,以及财富安全的必要策略。
至于投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,则因人而异。
欢迎添加微信号 ZOOMNZ 与小编沟通
目前10000+人已关注加入我们
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